行業動態
9月25日,經過全面嚴格的系統調試、測試和168小時試運行,承載著無數電網建設者辛勞和希望的世界首個同塔雙回路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皖電東送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投運時刻。
工程于2011年10月開工,2013年8月竣工,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和建設。工程包括四站三線,起于安徽淮南變電站,經安徽皖南變電站、浙江浙北變電站,止于上海滬西變電站,變電容量2100萬千伏安,線路全長2×648.7千米,途經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四?。ㄊ校?,先后跨越淮河和長江。系統標稱電壓1000千伏,最高運行電壓1100千伏,采用額定容量300萬千伏安大容量特高壓變壓器、額定開斷電流63千安的六氟化硫氣體絕緣金屬封閉式組合電器,全線同塔雙回路架設。
舒印彪說,工程的成功投運,有利于推廣應用特高壓同塔雙回輸電技術,進一步提高特高壓交流輸電能力,實現特高壓交流技術的全面完善和提升;有利于構建堅強的華東受端電網,促進“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建設,顯著提升華東電網接受區外電力能力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有利于將安徽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并有效緩解長三角地區土地和環境壓力。通過工程建設,我國全面掌握世界領先的同塔雙回路特高壓交流輸電核心技術,推動國際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實現了新突破;全面實現國產特高壓設備技術升級和大批量制造,推動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水平達到了新高度;成功建成世界最長同塔雙回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全面通過嚴格試驗考核,推動我國輸變電工程建設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工程的成功建設和運行,進一步鞏固、擴大了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開發、裝備制造和工程應用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對實現我國能源安全發展、高效發展、清潔發展,全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皖電東送工程連接安徽“兩淮”煤電基地和華東電網負荷中心,與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等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相互支撐、配合,可顯著提升華東電網接受區外電力的能力和電網安全穩定水平,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投運儀式在國網上海、浙江、安徽電力設分會場。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焰章、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交流建設部主任孫昕、公司總工程師張啟平在主會場出席儀式。
10時,皖電東送工程投產儀式在北京正式開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成員舒印彪宣布工程投入正式運行。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帥軍慶主持儀式。
工程于2011年10月開工,2013年8月竣工,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和建設。工程包括四站三線,起于安徽淮南變電站,經安徽皖南變電站、浙江浙北變電站,止于上海滬西變電站,變電容量2100萬千伏安,線路全長2×648.7千米,途經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四?。ㄊ校?,先后跨越淮河和長江。系統標稱電壓1000千伏,最高運行電壓1100千伏,采用額定容量300萬千伏安大容量特高壓變壓器、額定開斷電流63千安的六氟化硫氣體絕緣金屬封閉式組合電器,全線同塔雙回路架設。
舒印彪說,工程的成功投運,有利于推廣應用特高壓同塔雙回輸電技術,進一步提高特高壓交流輸電能力,實現特高壓交流技術的全面完善和提升;有利于構建堅強的華東受端電網,促進“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建設,顯著提升華東電網接受區外電力能力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有利于將安徽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并有效緩解長三角地區土地和環境壓力。通過工程建設,我國全面掌握世界領先的同塔雙回路特高壓交流輸電核心技術,推動國際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實現了新突破;全面實現國產特高壓設備技術升級和大批量制造,推動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水平達到了新高度;成功建成世界最長同塔雙回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全面通過嚴格試驗考核,推動我國輸變電工程建設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工程的成功建設和運行,進一步鞏固、擴大了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開發、裝備制造和工程應用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對實現我國能源安全發展、高效發展、清潔發展,全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皖電東送工程連接安徽“兩淮”煤電基地和華東電網負荷中心,與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等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相互支撐、配合,可顯著提升華東電網接受區外電力的能力和電網安全穩定水平,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投運儀式在國網上海、浙江、安徽電力設分會場。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焰章、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交流建設部主任孫昕、公司總工程師張啟平在主會場出席儀式。